快捷搜索:  

结尾一次扳道,再睹!

"结尾一次扳道,再睹!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"

1 早上(Morning)七点,扳道工们来到扳道房等待调车作业通知单.JPG

早上(Morning)7点,扳道工们来到扳道房等待调车作业通知单

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(News)客户端讯 3月16日,星期六,晴。早上(Morning)7点前,马鞍山站扳道工秦锦虎像往常一样,穿过长长的铁轨,走进窄小的扳道房。铁轨旁遍布石子,这条硌脚的路他走了近40年。

5 列车到来,秦锦虎打旗语回复另一侧扳道同事.JPG

列车到来,秦锦虎打旗语回复另一侧扳道同事

这天是秦锦虎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。1985年退伍后,秦锦虎便来到马鞍山站工作。“最初干过扳道工,后来去了调车组和行车室,最后又回到了扳道。站好最后一班岗,也算给自己的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”秦锦虎感慨地说。

2 3月16日上午的调车作业通知单下发到扳道工手中.JPG

3月16日上午的调车作业通知单下发到扳道工手中

扳道,不变的动作

哪怕是最后一天,工作也和往常一样。

拿到调车计划单的那一刻,秦锦虎的精神立刻紧张(Nervous)起来。小小一张单子,记录着两个小时内车辆的顺序和对应股道,也是扳道工要严格执行的指令。“虽然我们(We)已经很熟悉了,也不能马虎。”秦锦虎说。

严谨,必须再严谨!这是像秦锦虎一样的扳道工时刻牢记心底的话。

开锁头、拔插销,秦锦虎紧握摇把扳动道岔,看着股道指示屏上的数字由7变为11,他挥动信号旗,示意列车进入轨道。“这套重复的动作看似枯燥繁琐,一旦失误后果承受不了。”秦锦虎望着铁轨对记者说:“我们(We)的工作非常平凡,但又像一颗螺丝钉,缺一不可。”

3 拿到调车作业通知单,秦锦虎将道岔拉到作业单上显示的规定岔道.JPG

拿到调车作业通知单,秦锦虎将道岔拉到作业单上显示的规定岔道

两人一组,各自负责不同的道岔。白班早上(Morning)7点半到晚上(Evening)7点,晚班夜里7点到早上(Morning)7点半。一年11个公休,其余日子轮班制。“一个月大概上8个夜班,相当于一个月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上夜班。”秦锦虎说。

他们(They)站在骄阳之下,也曾立于严寒之中,受微风轻抚,也被暴雨痛击。

“3月份,是我们(We)最快活的时候了,不冷不热的。”秦锦虎说,“遇到恶劣天气,是真苦真累。有时候冬天下暴雪,我们(We)作业时间会比平时增加一倍。”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扳道工这份工作难就难在,要于不变的动作中对抗懈怠的心。

6 列车调车完毕,扳道工秦锦虎等待列车给予信号,确认道岔无误后方可通行.JPG

列车调车完毕,扳道工秦锦虎等待列车给予信号,确认道岔无误后方可通行

春天,他们(They)望着草木勃发;夏天,他们(They)感受空气炙烤;秋天,他们(They)守望凋零;冬天,渐渐凛冽的寒风,和覆在铁轨上的白雪,昭示着又是一年。

秦锦虎已经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节日没有在家度过了。虽然儿子现在已经工作,但想起孩子小时候缺失的陪伴,他还是忍不住遗憾。

如今,到了退休的日子,老伙伴们纷纷给秦锦虎送上了祝福——“以后过年过节终于可以陪老婆孩子了!”“不用上夜班,好好养身体!”……

“退休要去享福咯!”话虽这么说,但秦锦虎望着铁轨的眼里却满是不舍和怀念。

10 3月16日晚上(Evening)6点,秦锦虎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,坐在扳道房内,用手揉着有些湿润的眼睛.JPG

3月16日晚上(Evening)6点,秦锦虎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,坐在扳道房内,用手揉着有些湿润的眼睛

   火车,流动的马钢

先有马钢,后有马鞍山市。

马鞍山市是一座钢铁城市,因钢设市、因钢兴市。马鞍山站铁路运输如今最重要的功能便是为马钢服务。

“马钢很多原料都是从铁路上走,比如煤炭、焦炭、生铁。而马钢生产的轮毂等产品,也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。”马鞍山站党总支书记陈力伸手指了一下扳道房的远处说,“后面那边就是马钢。”

截至2024年3月,马钢与祖国宝武联合重组以来,钢产量超2000万吨、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,创历史(History)新高。而这背后,是无数工人(Worker)的付出,看似平凡的扳道工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环。

扳道工,曾经是铁路运输最为关键的工种,但随着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不断发展,变轨工作由人工改为电动,如今这个有着“活化石”之称的工种也逐渐退出历史(History)舞台。随着宁芜线电气化改造,马鞍山站驼峰作业区将改造为自动化道岔,宁芜线上最后的扳道班组也将撤销。

“火车没有方向盘,变轨全靠扳道员。”秦锦虎说:“现在像这种扳道房很少了,基本上慢慢淘汰了,我们(We)这是‘土驼峰’,以后都是现代化的驼峰。自动化很好,证明我国在发展,自动化慢慢代替过去的人工扳道,安危性能更好。”

目前(Currently),马鞍山站共有8名扳道工,平均年龄59岁,这两年他们(They)将一个接一个退休。“时代在发展,技术在更新,他们(They)这一代扳道工的退出是大势所趋,但是我们(We)要牢记他们(They)的付出。”陈力说。

12 晚上(Evening)七点,何金瑞走在车站站台道路上,今天(Today)他将开启一夜的扳道工作.JPG

晚上(Evening)7点,何金瑞走在车站站台道路上,今天(Today)他将开启一夜的扳道工作

接力,发展的祖国

“一开始也会觉得无聊孤独,后来都习惯了。”何金瑞说,毕竟,火车汽笛声、煤炭味道还有冷硬的轨道都是“老朋友(Friend)”。

1964年生的何金瑞也是扳道班组的一员,今年(This Year)60岁的他将在8月份退休。

18岁时,他正式成为马鞍山站的一名扳道工,此后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3年。

14 晚上(Evening)7点30分,何金瑞和同事拿到调车作业通知单,并认真察看内容,因为扳道工作不允许有一点差错.JPG

晚上(Evening)7点30分,何金瑞和同事拿到调车作业通知单,并认真察看内容,因为扳道工作不允许有一点差错

从1981年到2024年,他见证了这间扳道房从青砖瓦房变成平顶白墙,火车也从蒸汽时代驶向动车时代。在列车不断疾驰中,他曾经乌黑的发变得花白,挺直的背也逐渐佝偻。

“那时候没有高铁,车流量比现在大得多,一趟接着一趟。你想象一下,如何在频繁驶过的列车中走动作业?”何金瑞回忆说:“我们(We)经常从早上(Morning)接班到晚上(Evening)下班,整整12个小时作业不停,全程必须保持紧张(Nervous)。”

15 何金瑞完成扳道工作后站在铁路旁等待列车通过.JPG

何金瑞完成扳道工作后站在铁路旁等待列车通过

扳道房只有几平方米,放着六把木头椅子,一个柜子,一张桌子,一台未开的空调,墙上挂着的钟表不断发出“啪嗒”声。“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艰苦哩!冬天冷,夏天热,都要靠自己扛。如今随着时代发展,技术进步了,咱们职工福利也提高了。”何金瑞说。

16 道岔确认无误后,列车从何金瑞身旁缓缓驶过.JPG

道岔确认无误后,列车从何金瑞身旁缓缓驶过

“00后”的黄帅龙是马鞍山站的一名助理值班员,他说:“师傅们虽然沉默寡言,但是工作都非常严谨认真,我要向他们(They)看齐。”何金瑞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说:“你们(You)才是铁道的将来。”

17 一组工作完成,扳道工穿过铁路.JPG

一组工作完成,扳道工穿过铁路

一列列火车带着轰鸣声驶过,独留扳道工的背影几十年如一日沉默坚毅。晚上(Evening)7点钟,秦锦虎走出扳道房,与前来接班的何金瑞挥了挥手,轻轻道了一声:“再见(Goodbye)。”

(记者 刘职伟 吕文卫 程昊 通讯员 孙庆国)

最后一次扳道,再见(Goodbye)!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701) 踩(84) 阅读数(3539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